横店兔旅行网浙江东阳讯:国以人兴,城以文名。对一个地方而言,兴与名,依赖“人文”。在国内不少地区仍奔跑于工业化的高速路之时,浙江不少县域却早已“盯”上文化产业建设这块肥沃的土地,并加紧耕耘。
“文化产业的发展是逆经济周期的,是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变过程中的一条新出路。”其中,对浙江金华市委常委、东阳市委书记徐建华而言,文化产业亦可作为当地的区域支柱产业。2014年,该市文化产业上交税收15亿元,增速达到41%,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作为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先发城市和重要样板,东阳提出了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战略,明确以影视文化为龙头,带动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及其他文化产业全面协调发展,演绎文化产业“核裂变”传奇。
文化地域全覆盖 培育新亮点
没有名山大川、没有很独特的自然风光,也没有特别的文明古迹,但从2011年起,东阳的横店影视城连续四年年游客量突破1000万人次大关。他们创造的影视与旅游交融互动的经营模式,成为全国旅游发展的样本。
横店很小,只是浙江中部的一个小镇。
历史上这里只有一户人家,在古驿道边开了一家小店,让过路行人歇脚。因该简易建筑横直路旁,路人称之为“横店”。
后来,来此歇脚的人越来越多,人聚集镇,1944年改为横店镇。
谁也不曾想到,50年后,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荣率领120支工程队耗时3个月,在此建起了一条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南粤广州街”,一个默默无闻的山村小镇的“变形计”就此展开:香港街、秦王宫、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28个大型景区和13座大型摄影棚相继建成,形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影视实景拍摄基地。
如今,横店的舞台很大。走在街上,连绵的小吃摊和喧闹人声所散发出的市井烟火,似乎与一般的江南小镇并无二致。但当脚步慢下来的时候,又会发现些许不同:比如在路边大排档坐下来,可以听到邻桌女孩的眉飞色舞:“上次我在明清民居博览城看到胡歌了……”
目前,横店的影视产业为3.6万人提供了就业岗位,接待剧组累计达到1300多个,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达42000多部(集)。
由于毗邻横店,东阳不少拥有自然生态禀赋的农村也纷纷开始承接其“溢出”效应,享受近水楼台的实惠,靠文化产业发展培育起了新亮点。
掩映在竹海中的先锋村就是其中之一。
村里人说,只要是在横店拍的电影、电视,有竹林的镜头,十有八九就来自这儿。
“原来,村子里种了密密麻麻的毛竹,后来有剧组来取景,大伙这才在中间开辟出了空地。现在我们还在建渡头呢!”村里的阿萍原是地道的农民,靠土里刨食挣点小钱,现在则是专门负责收剧组场地费的管理人员。她说,最忙的时候,一天要接待6个剧组,从凌晨两三点,一直忙到深夜。
她说,是影视剧这阵“风”改变了村子的命运。
眼下,竹林每场次租金涨到了1000元,一年的租金总收入达到65万元。家家户户都扔下锄头镰刀做起了生意。
“东阳要实现文化产业全域化发展,把局部的思想经验、技术或产业在全市推广、繁衍,先峰村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徐建华说,目前东阳的湖溪马上桥花厅、六石红树林等10余个村庄都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影视拍摄外景地。
“点点滴滴的文化挖掘,也可汇成蔚为壮观的文化洪流。”徐建华说道。
文化产业全领域 焕发新生机
纵然横店影视产业发展如日中天,但也面临一些瓶颈。
“2014年,全国总票房收入仅290多亿元。”在横店影视产业实验区管委会副主任朱国强看来,影视文化产业存在发展的“天花板”。就拿目前横店集团来说,影视产业所占的营收收入也不高。
原因何在?
朱国强坦言,横店影视城多年来主要承担剧组的拍摄地功能。但从影视产业链看,利润最丰厚、技术要求最高的制作环节仍是空白。“越是国际大片,制作环节投入越大,甚至达到所有成本的80%。也就是说,横店只赚取了产业链中的一小部分利润。”
因此,近年来横店将重点放在了产业链的延伸上。2012年引进了从事后期制作的浙江红点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并投资3000多万元引进国内首条4K后期制作生产线,将“拿着剧本来,带着片子走”的展望变成了现实。
“5年内,我们除了新建一批拍摄基地,还要建高科技摄影棚,引进高科技数字化后期制作技术和设备,组建高水平的后期制作团队,建成全球一流的影视后期制作中心。”横店集团负责人如是说道。
如果说横店影视文化产业是东阳创造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奇迹,那么以木雕·红木家具产业为代表的东阳工艺美术业则是千年历史的厚积薄发。
东阳是“世界木雕之都”,其木雕特点在于配合建筑锦上添花,以前为大户人家专属。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居住结构的改变,辉煌百世的东阳木雕渐渐沉寂了下来。
后来为什么又风生水起?
“因为木雕走向了产业化。家具因木雕增值,木雕也因家具形成产业链。”徐建华告诉记者,木雕·红木家具业的文化复兴,源于东阳人将木雕元素融入红木家具中,从而进入寻常百姓家,焕发新生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东阳拥有木雕·红木家具企业2000多家,从业人员近10万人,并已形成东阳中国木雕城、东阳红木家具市场等两大交易市场和南马、横店、城北等三大生产基地。
在东阳中信红木董事长李忠信看来,红木家具产业的异军突起,关键在于木雕技艺的嫁接,灵魂在于木雕文化的传承。“红木再名贵,缺少文化的承载也只是一块木头。有了文化,红木家具便成为可以传世的精品。”
重新激活的“红木家具”文化品牌就像一个“牵引机”,带动了当地产业的快速崛起。徐建华告诉记者,原先杂乱的东阳木雕经过洗牌已形成了细分市场,可以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文化内容全方位 打造新品牌
冬雨总是来得那样悴不及防。潜藏于江南深处的卢宅在氤氲的雨雾下,以砖石凝聚曾经的繁华,把过往种种讲给后人知晓。
东阳是建筑之乡,每一处老宅既是一部沉默的家族史,藏风纳月,也是一部震撼人心的建筑史,巧夺天工。因此,该市通过对林林落落的古宅进行修缮和保护,串点成线发展起特色古宅游,让昔日淹没在杂乱无序民房中的古建筑群再次露出了秀丽的身姿。
“拓展文化产业空间,展示东阳独特的文化魅力。”徐建华表示,在恢复古宅旧貌的同时,也要激发其潜在的文化产业价值,让每一处古宅成为向今人诉说历史、记得住乡愁的地方。
打造以卢宅、蔡宅、李宅为主体的古民居旅游线,是东阳市委、市政府绘就的文化产业发展蓝图中的一块重要版图。
除此之外,东阳还将打造串联起木雕博物馆、木雕城及红木家具城的工艺美术大道;以花园为核心、打造红木家具和木雕相融合的红木文化;以及依托东阳江优美的山水生态环境,打造横景文创小镇和休闲小村等等。
“让东阳的山水田林湖都成为文化基地,鸡狗牛羊猪都成为我们的演员和道具。”按徐建华所期望的,“未来1739平方公里的东阳市域面积上,都要种上文化的种子”,并以横店影视文化为主,带动每年1800万人次的旅游。
“我们对文化产业的钟情和执着,与其带来的效应、产生的内生动力是分不开的。”徐建华感慨道,在传统产业萧条的时候,文化产业却让东阳收获了真金白银。
2014年,东阳文化产业提供了15亿元的税收,增速达到41%,是该市六大产业中增长速度最快的。
因此,在徐建华看来,只要加快文化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文化产业亦可成为区域支柱产业。
而今回眸,东阳这座城市已嵌入一串深深的文化新脚印;再眺望,未来东阳的文化产业“依然很忙”。(记者 童静宜 见习记者 李婷婷)
【横店旅游有疑问,请在
横店兔BBS提问,兔兔会在第一时间解答——
横店旅游攻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