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店兔旅行网:“热烈祝贺墨子卫星发射成功!爸妈大阿姐小阿姐。”“谢谢爸爸、姆妈和全家人对我的理解和支持!建伟上。”昨日上午,看完卫星成功发射的电视转播后,在东阳的潘孟迪给远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儿子潘建伟发了一条祝贺短信,潘建伟很快就回复了。短短几个字,潘孟迪笑着看了很久。
昨日凌晨1时40分,中国自主研制的全球首颗“量子通信卫星”在酒泉顺利发射升空。这意味着世界上将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家人连夜守候父母为儿子骄傲
前天夜里,潘建伟的大姐和二姐几乎没有睡觉,一直守着电视,而潘建伟的表姐张青青一家则赶到了发射现场观看。张青青用微信给家里直播着现场的情况,昨日凌晨1时35分,家人的心情开始变得紧张。
张青青在昨日凌晨0时30分赶到发射中心,然后排队进入了观众席。“上千人一起等着,那种心情很奇妙。”张青青说,“建伟在指挥中心,我们在外面,根本见不上面。点火、发射,卫星成功上天的那一刻,现场一片欢呼声。”
昨日一早醒来,潘孟迪和老伴张香姣像往常一样出门散步,回到家大女儿潘丽萍就告知了卫星成功发射的好消息。“我打开电视,一早上新闻里播了好几遍。”潘孟迪说,“每天晚上我都看新闻联播,最近提到好多次关于量子卫星的事,我想着这几天就该发射了。儿子成功,为国家贡献了力量,作为父母也很骄傲。”
潘建伟的个人履历上清晰地填写着从东阳不断成长的一个个印记。从小,潘建伟就成绩出色,1984年,他考入东阳中学,尤其爱好物理和数学,并参加了学校高中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小组,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
潘建伟很忙,母亲张香姣说家里一般不主动给儿子打电话,不过儿子一有空就会给家里打电话或是和父亲发微信。“他之前到了酒泉,就发信息告诉我,自己到了,那里的天气很好。”潘孟迪笑着说,“我们只希望他注意身体,因为搞研究很辛苦。”
十多年的发射准备终实现
“墨子号”经过5年的研制,今年开始与运载火箭对接,高1.7米,重量为640公斤。在量子通信中,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实现天地一体化的量子连通。这就像在万米高空,往地面的一个存钱罐里扔硬币,要准确地将硬币投掷于储蓄罐的狭小入口内。若出现一点偏差,信息传递便会功亏一篑。
为了这一天,中国的量子物理学家们,已经准备了10多年。而说起中国的量子通信,潘建伟就是那个必须提到的名字。1970年出生,41岁当选中国“最年轻院士”,42岁获得国际量子通信大奖,45岁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最年轻的第一完成人。现在,作为首席科学家,他领衔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经飞上太空。
这颗中国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卫星,被命名为“墨子”。潘建伟院士说:“墨子最早提出光线沿直线传播,设计了小孔成像实验,奠定了光通信、量子通信的基础。”
早在2001年,潘建伟回国就开始筹建实验室,组建研究团队。在2003年,他就想到,为了真正实现远距离量子通信,可以考虑用卫星。之后,团队又做了大量实验研究。2011年底,作为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先导专项首批科学实验卫星中的一员,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项目正式立项。
此次发射的量子卫星的寿命为两年时间,将完成四大任务: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实验,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实验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卫星在轨运行的两年时间里,会和地面的五个台站一起配合,做大量的科学实验。(金华日报记者唐旭昱)
【来横店探班追星?加
横店兔小编微信
13058976529 获取一手情报,见到明星的概率不要太高噢!】